一、揭开二维码的神秘面纱
二维码就是一张能存储信息的拥有特定格式的图形,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。使用二维码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支付的重要方式之一,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存在一定弊端。其付款功能类似于银行卡加密码,但人眼无法直接看出二维码里面包含的信息,必须通过手机等设备扫描,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,如果二维码信息被篡改了怎么办?
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:“二维码的生成发布都很简单,二维码的制作也是“零门槛”的,只要下载一个二维码生成软件,放入相关的链接,就可以生成一张二维码图片。因此,一些人将带有病毒程序的网址放进二维码,如果消费者不小心刷了,就有可能遭遇二维码诈骗,蒙受财产损失。”
二、提防二维码诈骗新伎俩
陷阱1:窃取包含付款信息的“二维码”
有些不法分子通过拍照、截图、远程控制等方式获取用户付款二维码,从而盗刷用户银行卡。
陷阱2:覆盖正规码、植入木马
有些不法分子将原本的二维码故意污损,导致他人在扫描时,无法获得正确的信息,而在被破坏的二维码旁边又张贴了破坏者故意留下的二维码信息,如果扫描了这张二维码,就会进入破坏者的圈套。还有些不法分子并不会破坏原来的二维码,而是通过电脑加工处理,制作出一张半透膜,上面印有部分的二维码图像,将这样的半透膜贴在原有的二维码之上,就会彻底改变原本的信息,从而诱导他人中招。当然还有粗暴地将全新的二维码直接覆盖上去。
陷阱3:投放抢红包软件引诱用户扫描二维码
有些不法分子会制作一些抢红包软件投放在网络上,引诱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,将木马不知不觉中植入用户手机中。这些木马软件通过盗取用户信息,截取用户短信获取验证码等方式,悄悄转移用户财产。手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动下载木马软件的,但是许多市民轻信网络上的抢红包软件,扫描二维码,把木马“请”到自己的手机里,轻易让木马软件突破了防线。
陷阱4:通过低价促销、赠送礼品等优惠活动诱导消费者扫描不明二维码
三、预防二维码诈骗的建议
(一)在“扫一扫”之前,应提高警惕。先核实二维码的来源,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正规的载体,不要见“码”就刷,要选择正规企业、商家发布的二维码,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。
(二)在线购物、支付需谨慎。部分网站上线了二维码支付通道,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实现购物和支付,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支付功能时要看清网站域名,不要轻易点击反复自动弹出的小窗口页面,以免被“钓”,更不要将付款二维码发送给陌生人。
(三)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,及时更新,以降低信息安全风险。如果通过二维码来安装软件,安装好以后,最好先用杀毒软件扫描一遍再打开。
(四)分类存放银行卡资金。如果用手机和银行卡绑定,不要在银行卡内储存过大数额的资金,将小金额的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账户,避免产生巨额财产损失。
(五)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。目前,我国火车、高铁等车票为实名制,票面右下角有个正方形的黑色方块,上面的图案看似杂乱无章,但却是隐藏着购票人完整的身份证号、开车时间等信息的“二维码”。此类含个人信息的“二维码”车票,必须妥善保存或及时销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