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取钱
虽然ATM机是24小时提供服务的,但是根据案件回溯,绝大多数针对取款客户的抢劫犯罪都是发生在深夜或凌晨,发生的地点也经常是那些地段偏僻的地方。所以,我们尽量不要在深夜或凌晨取钱,如果不得不取,也尽量结伴而行;如果是只身前往,请尽量去那些热闹的街市和街区的自助取款机办理。
二、取钱时注意力要集中,发现不安全因素迅速离开
取钱时,一定要注意观察ATM机旁边的环境和人员,发现有可疑人员,要迅速离开。那什么是可疑人员呢?
第一种,戴各种帽子、头盔以及墨镜、口罩的,特别是摩托车头盔。犯罪分子都知道ATM机附近有视频监控,于是处心积虑地遮挡面部特征,帽子就是他们的首选。如果取钱时发现身边有这种人,建议加强警惕。
第二种,不在一米线外等候,而是主动往前靠,或者在ATM机两边等待的。取钱是比较隐私和个人的事情,一般人取钱,都会比较在意,别人取钱时,也都不会主动凑上去。但犯罪分子不一样,他们会靠近伺机下手。所以,一进入自助银行服务区,就要尽快观察周围的环境,千万不要心不在焉,比如边打电话边取钱,更不要只顾看眼前的钱,不顾及周围的环境。
三、熟悉ATM机配套的安防设施
除了常见的录相监视系统外,ATM机周围有两样东西对持卡人安全来说还是很重要的:
(一)防窥后视镜
为了便于持卡人在取钱时可以观察身后及两边的情况,防备不法分子伺机作案,很多ATM机在其屏幕上方都加装了防窥后视镜,它的原理同汽车后视镜一样,便于持卡人在交易时清楚地观察周围环境。
(二)紧急救助按钮
现在,在多数离行式自助银行的ATM机身或者旁边会安装紧急救助按钮,如果出现问题,持卡人可以按下按钮,这个按钮通向银行监控系统的管理中心,那里就会有报警提示,显示在哪一具体位置发生求助,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以按下对讲键,与求助者通话。按这个键虽然不是直接报警,但可以及时向银行工作人员反映情况,解决要处理的问题。如果真是发生案件,银行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监控发现情况及时处理。
(三)正确使用ATM机自动防护舱
ATM防护舱是防暴、防抢的安全舱体,它将ATM机操作空间跟外部进行有效隔离,当有人在防护舱内操作时,系统会自动屏蔽外部开门指令,让外面的人无法入内,保证操作人的个人信息和人身财产安全。那么“防护舱”到底有那些功能呢?
进门管理:用户进入防护舱时,按下开门按钮,系统自动开锁,舱门自动打开让用户进入。用户进舱后,舱门自动关闭。系统通过探测器探测到有人在防护舱内使用ATM机时,系统会将门上锁,防护舱外的人此时按开门按钮也无法开门。如系统探测器判断没人入舱,系统会重新进入待机状态。
出门管理:即用户在防护舱内完成其使用过程后,按出门按钮,系统即开锁开门,用户出舱后,系统关灯关风机,回到待机状态。
防尾随功能:用户在舱内使用时,系统即关闭开锁进门的功能。此时,即使有舱外人员按进门按钮或拉门,系统会保持上锁状态,不让外部人员进入,以保证舱内用户能够安全使用防护舱。
风机控制:一般是用户进入防护舱后或用户按进门按钮后,系统启动风机,以保持防护舱内部空气的流动。
照明控制:系统在用户按进门按钮时或拉门进入时即开灯,用户入舱后保持开灯,用户出舱后延时关灯,延时时间可调。
语音提示:系统一般会在用户按进门按钮或进舱时启动进舱语音提示,在用户按出门按钮时启动出舱语音提示,以方便用户使用。
滞留处理:这一功能是处理一些不合理占用防护舱的状况。在有人恶意长时间占用防护舱时(滞留时间可调),系统将语音提示作出警示,如用户仍恶意滞留,系统即关闭照明幷开锁开门。
远程控制:即通过管理中心的管理计算机,实现对所选择的防护舱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,包括:远程开、关门(即上锁开锁控制)、远程开、关舱内照明、远程开、关广告照明、远程开、关风机等。
远程报警:防护舱用户在使用过程中,如发生意外,如出不了门,可按舱内紧急报警按钮,系统将报警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中心处理,每一次的报警数据都会自动记录在系统的数据库内。远程报警功能同时能够支持防护舱的自动报警处理,通过防护舱现场的防爆防破坏探测器,对防护舱受到外力损坏时发出报警信号,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中心处理。
远程对讲功能:是在用户报警时,实现防护舱现场与管理中心的对话,管理中心的人员使用麦克风及喇叭(耳机),通过中心管理计算机,实现与用户的远程对话。